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三種常見的特徵以及改善的方法,
這篇文章要繼續告訴大家一些可能在做筆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
特徵 4
「其實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讀了什麼”...」
精心製作了筆記,但需要複習時卻常常忘記是什麼時候的內容,
或是做在活頁紙上的筆記要整理時卻搞不清楚順序,
這些都會影響筆記的效果。
對策: 記下日期/ 內容
除了內容外,學習當下的「日期」最好也記在筆記上。
這樣在日後可以變成目錄,省下複習時尋找特定資訊的時間。
若是在解題目的時候,不妨把參考書上相關的頁碼與題號也都寫下來吧!
這樣一來,之後需要複習或整理時就不需要花多餘的時間尋找內容了。
特徵 5
「字擠得滿滿的,在複習的時候很難再補充內容」
為了節省空間,有些人習慣將筆記本紙張的版面都塞得滿滿的,
但這樣一來當複習內容時,如果發現有需要補充的新觀念或重點,
就很難再直接補充,若是用其他紙張補充在旁邊,又容易影響閱讀。
對策: 不要小氣!適當留白吧!
在日後複習時,常常會需要加註一些文字或補充,
所以為了讓之後有地方可以寫,事先預留多一點空白吧!
為了省下一點空間造成日後複習的不便,可就划不來了。
若是問題集之類的專用筆記本的話,「一個題目下面空至少一行」是大原則。
特徵 6
「標題、要點和內容都從相同的位置開始書寫」
努力整理的筆記卻沒有分段,或是段落的開頭沒有空格...
混亂的版面會影響複習時的效果,也就失去特地整理筆記的意義了。
對策: 善用「縮排」
每當有新的標題 或是小題號 就往右移開始寫。
最大的標題從最左邊開始寫,下面可以依自己對內容的重要性排序,
分別標注題號或要點,並在書寫時向右縮排。
善用縮排可以使版面整齊,也能在複習時方便自己抓出重點。
另外在整理時,若有重要語句需要劃線,或是區隔線,盡量都使用尺來輔助。
保持整齊對於整理思緒是很重要的一環。
下一次,我們將和大家介紹最後四種特徵,並試著改善它們!
(待續...)